首先声明一句:本人不是金融专家,在“资本”这个问题上基本可以算是小白。只不过内心有一个不少球迷都同样可能有的疑问:欧超的那么多钱究竟从哪儿来?
别误会,这并不是怀疑欧超没钱,毕竟皇马等12家俱乐部之所以敢撕破脸皮公开与欧足联叫板,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已经在钱的问题上找到了“靠山”。不过欧超画出的大饼虽然很美妙,单“加入会员”就能瓜分35亿欧元,这笔不菲的“基础建设补助金”却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依照各方早已证实的信息,美国投行摩根大通是欧超的资金提供者,除了35亿之外,随后还会有一笔巨额资金到账,用于赛事的运营和前期奖金。
看到这,稍微有心一点的人都知道这笔钱不是白拿的善款。即便摩根大通提供的是低息贷款,先分了赃的欧超俱乐部最终也得还回去让投行盈利,还不算资金提供方很可能还会在其他方面“分享”收益。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不少欧超反对者所难以理解的:很多人并不确信这个另立山头的“富豪俱乐部”真能在如此违背欧洲民意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经济增长并为欧洲足球提供支持”——在12家俱乐部最早的联合声明中,欧超的“团结款”大饼可是画到了欧元100亿。
当然,反对者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的想法,而欧超的领袖人物弗洛伦蒂诺也在接受采访时明说了:欧超的预期收入将会是欧足联赛事的4到5倍。那承担几十亿的低息债务还不是轻而易举?依照这位皇马俱乐部以及首任欧超联赛主席的说法,把“最好的球队”聚在一起比赛就能增加竞争力,自然也就能大幅度提高转播收入。
不过截至目前,我们可以认为弗主席的言论暂时还是个伪命题,不谈近年来人气旺盛的拜仁、巴黎尚未加入欧超,单所谓的“英超六强”统统成为创始俱乐部,就足以令不少中立球迷笑掉大牙:某些队就是凭着一张老脸来分钱挨揍的。也罢,汇聚再多强者的赛事也总得有人垫底当陪衬不是?
关于“强强对话一定就能吸引更多关注和收入”,甚至让更多年轻人对足球充满兴趣的说法,细想一下其实也有问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全世界的所有体育运动都要和电子游戏“抢小孩”,尤其是在移动智能设备全面普及的情况下,年轻一代的娱乐选择更多,足球的份量自然也会下降。
另外以近几年的欧冠小组赛为例,球迷关注度低的原因也只是绝非弱队太多导致强打弱不好看,而是赛制决定了强队确定出线优势后就经常打卡混日子,哪怕是遇上了同级别的对手也容易走个过场了事。而相应的,目前欧超的结构也不能避免有人在里面得过且过。垃圾比赛肯定是会有的,就像NBA的摆烂,反正“创始俱乐部”输再多也不会被踢出局。
毫无疑问的是,欧超的计划肯定不只是聚集一批有名望的俱乐部,然后沿用欧冠的赚钱模式。他们会想办法开拓新的市场新的阵地,就像弗洛伦蒂诺的暗示:“豪门俱乐部在新加坡,在中国都有球迷。你可以看看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数,这是真正能带来收入的。”
不知是否是巧合还是有意,弗主席提到的两个国家都在远东,这或许说明欧超将会大力发展亚洲市场?但这主意并不新鲜,而且让人有点怀疑。相信各位都有切身体会,阻止我们中国球迷长期密切关注欧冠的各种因素之中,部分比赛质量不高只占很小一部分,最大的问题还是时差——大部分人可没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熬夜。
既然欧超已经确定不会影响本土联赛,将会把比赛安排在周中,那么它与远东的时差问题就无法彻底化解。提前到当地时间下午甚至中午?那又约等于完全放弃本土球迷,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巨大损失。当然欧超也完全可以改变大家的看球习惯,比如彻底拥抱流媒体,甚至是走力推集锦短视频的路线。
从美国体育界的情况来看,大力拓展新媒体市场确实是体育转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在一个月之前,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NFL将自己的转播权卖出了11年1100亿美元的天价,平均每年高达100亿。而正在寻求新签合同的NBA,心理预期价位也达到了年均80亿美元。他们之所以敢于如此要价,原因之一就是新媒体在加入版权大战后抬高了水位,也大大丰富了赛事的传播渠道。
考虑到欧超的成立正是依托于美国资本,他们要仿效的目标自然也是NFL、NBA这样的“成功者”。不过不同运动、不同赛事,能否照搬很让人疑惑。其一,NFL有着超级巨大的本土观众基础。有媒体统计,在美国12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68%(约1.87亿)的人都是NFL的球迷,而欧洲几大足球强国的人口加起来也不比这多多少,更不用说很多人并不看足球,又或者只是本国某(小)俱乐部的球迷。其二就是足球与篮球等美国人钟爱的体育项目相比,在进程和节奏上有着不小的差别,没有频繁的强制性攻防转换,精彩瞬间的到来时段也不是非常特定。
举些例子,比如篮球有很多暂停时间适合插播广告,又或者看NBA比赛很多时候都可以只关注第4节,甚至可以以此开发出“单点”业务,因为对阵双方实力若相差不大,那决定胜负的就是这一时段。而足球不同,“最后时刻”虽说关键,但也完全有可能任何高光镜头都没有。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欧超的吸金能力固然有各大豪门的金字招牌作保,肯定低不了,但一开口就宣称能马上能让收入翻个几番,并惠泽全欧洲足坛,这还真是很难让所有人信服。就在最近一年,我们也已经看到了一些商业泡沫的破掉——英超版权在中国地区的易手,不正说明了欧洲足球版权在远东的价值,其实并没有过去吹捧的那么高。
当然了,我们并不是资本大鳄,让钱生钱的玩法普通人应该都没有弗洛伦蒂诺主席或者摩根大通的人更懂,说不定他们真能把NFL和NBA那套搬到欧洲呢?不过这里还是要补充一点,NBA是“封闭式联赛”,整个联盟就像是一个大企业。而欧超虽然一直被反对者们喷为“Closed Shop”(封闭式商店),但它的结构却注定是半开放式的。这里不仅仅是指欧超有5个根据前一赛季成绩决出的参赛名额,还有创始球队们并未脱离本国联赛,他们的球员还得踢欧超之外的比赛。
除了在联盟的规划下打季前赛、常规赛、季后赛,NBA球员还需要为本队长期参加别的联赛么?恐怕不用,也不必,包括“为国效力”也早已提不起美国球员的兴趣。因为常规赛就多达82场的NBA才是他们的立足之本,NBA也远远凌驾于其他篮球赛事之上。相似情况如果发生在足球世界,那欧超多半就会如同其强烈反对者所怒喷的那样:严重损害欧洲各国本土足球本土联赛的利益。
依照常理推断,只有成为一个统一的利益集团,欧超才有可能打造出更强势的商业品牌。但如此做法无论成功与否,在为数不少的欧洲球迷看来,都不过是“让20家俱乐部赚走原本应该属于上百支球队的钱”,绝非弗洛伦蒂诺所说的“拯救足球”。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